首页 > 新闻资讯 > 智慧城市:智能化城市建设转型的开始,而不是技术的堆砌

智慧城市:智能化城市建设转型的开始,而不是技术的堆砌

目前,全国约700多个城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我国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建设面临更高的质量要求,智慧城市的出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技术,辅助城市的管理决策,成为广泛共识。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出现也产生了很大的歧义,那么,所谓的"智慧城市"是否就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技术背后是否存在更加深层次的运行逻辑?通过西岐网络研发智慧城市的经验,我们来为您解答一下。

一、智慧城市到底有何发展意义

智慧城市是社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以社会管理为主线的系统建设,有助于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满足社会管理部门和成员单位对社会管理的更高要求,实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四大能力。

智慧城市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或缺的管理系统,是统一和衔接成员单位业务处理的平台,是实现社会管理部门之间工作的重要桥梁。在社会管理部门各成员部门之间逐步建立和完善数据统一、互为补充、相互共享且能实施更新的系统,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

智慧城市将有助于加强对社会人员的监管,强化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各政法成员部门信息化水平,稳步推进党政机构的联结办公,不断增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及带领社会组织深入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网格化管理模式,打破部门间条块分割,建立长效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的新思路,对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管理效能的发挥,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以点带面地逐渐实现整个城市的智能化。这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前瞻性的布局,对先进技术和人才的战略投资,也是对更多服务岗位和有竞争力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创造,终将成为城市发展核心竟争力的根本所在。从而推进城市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可以提升政府执政形象和效率。以社区作为政府政务信息及政策思想传递新型单位,借助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的手段发布和传递,可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向社区推进,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政府打造信息畅通、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民生与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3、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大数据与政务系统对接,可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彻底改善民生安全和便捷,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减轻政府施政民生负担;通过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人性化、更加智慧化,增强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


4、提高政府部门工作质量,提高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能力。形成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系统与社会管理服务业务系统对接,百姓反映的事件快速的流通到相关职能部门,相关部门处理时,事件的受理人知道事件的进展,保持事件的跟踪。领导通过统一平台统计分析出社会的稳定性,从而做出有效决策。


5、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实施。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效、科技型的服务政府。


6、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通过社会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大部分事件通过系统统一处理,减少了从群众到村(街道)、村(街道)到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到区的沟通成本。


7、加强政府决策的准确率,减少人力成本。通过系统统计分析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原因和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管理措施,集中人力、物力施政,避免公共服务资源浪费。


8、减少重复建设,提高使用率。社会管理服务系统的基础信息可以充分共享,减少其它社会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系统建设,避免各部门投入经费重复建设类似系统,降低工作成本,为国家财政节省了开支;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广大用户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


9、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信息系统快速解决群众诉求,把不稳定因素降到最低,将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

640.webp.jpg

二、智慧城市的技术解决方案

1、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很大程度上无法完全精细解读,技术必须在深刻理解城市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寻求合理解决路径

城市内部按照人的活动参与多少分为两类系统:一类是大量的自封闭技术系统,如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气等所有能联网、联线的工程性支撑系统,一类是有大量人为因素影响的复杂巨系统,如交通、环境、产业等难以完全量化的城市运行系统。

640.webp (1).jpg640.webp (2).jpg



1.1自封闭工程性支撑系统,基于信息技术,实现完全自动化


工程性支撑系统由于本身能够精准量化、统一规制,并且自封闭循环,因此不管它的枝枝节节深入到什么层面,相对来说仍然是个简单系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精细采集、精准监控和实时分析、反馈、调节,即"智慧"全自动化。


1.2复杂城市运行系统,基于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总效应判断,实现人机交互下的决策支撑


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精细解读,它注重的是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总效应判断。对于城市中的众多复杂系统来说,以异构融合的多维时空数据为纽带,构筑跨学科的大数据运算平台,来支撑尽可能多的点状的应用,实现对系统间集总效应的耦合分析,进而进行情景模拟,为治理决策提供支撑,这是其实现"智慧"的正确路径。


2.必须以空间数据为核心来搭建统一平台,基于全三维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智慧城市"运行的基准平台

时空关系是所有判断要素中最核心的,是治理平台的基准。基于空间坐标,其他信息才有真实意义,才能真正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效力,这一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所有城市治理的底层平台必须以土地和建筑信息为核心,相关属性信息、感知信息都是基于空间信息叠加的。由此,基于空间基准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体系,可以有效抑制重复性投资和碎片化投入。各类数据的采集、分类、整理、筛选、清洗等,都应该在这个体系上完成。

640.webp (3).jpg

3.明确以社会治理而非数据链为核心,建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必须明确数据只是后台技术问题。尽管目前还存在不同部门数据格式不一样、体例不一样、属性数据跟图形数据之间关联性不强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但这些并不是智慧城市面临的核心难点。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将跨部门数据,整合到一个仓库里,建立"数据仓库"。但这些不同部门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数据背后逻辑链条的确定才是政府真正关心的复杂问题。因此,整个系统的搭建必须由城市的管理者主导,基于社会治理的内涵,梳理从宏观治理一直到微观社区治理的完整逻辑链条,而不是在数据层级、数据流的交互这些基础技术层面反复推敲。


640.webp (4).jpg

3.1以治理为逻辑,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分配机制

将社会治理中涉及的各类复杂问题,集中到一条逻辑线上,通过统一智慧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的感知、事件应对等。以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综合治理问题为例,首先将现有的复杂管控体系进行系统梳理集成,通过有限的信息采集点,实现对整个区域的有效监控和空间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调整城市治理体系,运用项目审批、财政支持等手段实现城市运行数据的归口采集和统一调配,并进一步建立一整套信息跟踪反馈的智慧管理机制。

3.2从"数据仓库"到"数据联动"到"数据联勤"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架构设计问题。很多城市已经建立了跨部门"数据仓库",但数据之间没有建立逻辑关联,实现"数据融合",其深层次原因是对治理体系缺乏理解。政府的所有政策并不是孤立的,某一政策必然产生多方面的相互影响,治理雾霾可以通过关闭企业落实,但相关的代价是什么?对GDP的影响有多大?税收将承受多少损失?将会产生多少失业人口?这些问题都需要联动分析。


进一步,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每项部门决策的制定,都需要综合考虑相关部门的数据和工作,从而实现"数据联勤"。单一部门的某项工作与其他部门间是什么关系?相关部门需要同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把这一决策落实,同时把这一工作的负效应和外部成本降到最低?最终,在"数据联勤"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跨部门的多目标综合决策。


4.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闭环评估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技术路线,解决痛点问题


基于空间数据基础,结合逐步完善的感知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建立智慧平台的闭环评估反馈机制,打开公共的需求通道,从而保证技术能够真正地聚焦于社会治理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而不是为了单纯的技术炫耀,最终建立集成-智能-交互的政府治理科学决策支撑系统。这里,政府将重点关注平台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信息化的感知能力。通过铺设完善地感知性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对于城市运行状态地实时感知能力,同时通过信息反馈机制的完善,实现所有的信息点到点的正向、反向可回溯,从而减少政策实施以后的时滞效应,为政策的快速迭代修正奠定基础。


第二、实时监测评估。基于采集、反馈的数据信息,对比社会治理的普遍底线(如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违法犯罪等),一旦突破底线,实时提示报警。由此,实现对于影响社会治理公共底线行为的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分析。

640.webp (5).jpg

第三、发展情景模拟。城市以及社会发展一定是非线性或者超线性的,背后有一系列的复杂模型支撑。近年来,随着图形拓扑算法和图形耦合算法的广泛应用,复杂的数理模型逐渐从后台的决策工具转变为前台的公共参与工具。社会发展的情景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媒体直观展示,保证所有内行、外行都可以参与评价,虽然其并不一定了解城市治理背后的复杂逻辑关系。因此,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型,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工具,而是一种直观展示、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平台。 

第四、形成决策运行新闭环。在政府治理决策支撑过程当中,通过整合交互式的反馈评价系统、智能化的参谋咨询系统、集成化的数据情报系统,建立新规则闭环,促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围绕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动态监测和高效协同四个服务目标,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手段,实现多目标综合决策、动态交互、时空融合。


综合来看,城市治理最终是一个决策研讨的过程。大量针对复杂系统的研究都明确得出,城市治理难以线性模拟并通过机器实现所谓的"人工智能"决策。究其根本原因,是价值观、美学、情感等等构建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因素都无法量化。"智慧城市"最高效的决策模式是"人机交互研讨",即通过计算机的情景模拟服务人的综合判断,从而实现人机交互、辅助决策。因此,智慧城市不是技术的堆砌;人的价值判断、城市的运行逻辑才是技术背后更加关键的基石。

相信随着技术的深入,大家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智慧城市遍及到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通过智慧城市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指日可待。


返回

下一篇

客服1

客服2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我们

业务咨询

回顶部

关闭

+